48 | 0 | 10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在“五个共同”的指导下,文章从理论概念、分析视角、理论框架等特定角度切入,为中国边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理论建构提供了全新的研究领域和重要的学术资源。疆域、国家、历史、文化和精神等理论概念,超越了仅把中原王朝疆域视为中国疆域的传统观念和学术局限,肯定了中原王朝、边疆政权、地方政权共同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贡献,肯定了边疆各族群在“大一统”进程中的作用,为理解中华文化提供了新的视角,爱国主义精神成为联结边疆与中原的精神纽带。透过“五个共同”提供的分析视角和理论框架,可以发现祖国疆域越来越稳固、政治制度越来越趋同、大一统意识越来越强、中华文化认同越来越深、爱国主义精神越发深入人心。
Abstract:The “Five Co-Existences” principle—stating that China's ethnic groups have jointly developed the vast territory of the motherland, established a unified multiethnic state, contributed to a glorious Chinese history, created a splendid Chinese culture, and nurtured a great national spirit—provides a foundational framework for the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of an indigenous knowledge system in frontier studies. From perspectives including theoretical concepts, analytical viewpoints, and frameworks, this principle transcends traditional academic limitations that regarded China's territory solely as that of the Central Plains dynasties. It affirms the shared historical contributions of the Central Plains dynasties, frontier regimes, and local authorities in maintaining national unity, as well as the active roles of frontier ethnic groups in the process of “great unity.” This perspective offers a renewed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culture, with patriotism serving as the spiritual bond linking the frontier and Central Plains regions.
[1]深入做好边疆治理各项工作推动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4-12-11.
[2]李国强.建构中国边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思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1).
[3]孙宏年.中国边疆学发展趋势前瞻的思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1).
[4]邢广程.中国边疆学的构建正逢其时[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23(1).
[5]马大正.试议中国边疆学研究学术共同体建设[J].西藏研究,2023(5).
[6]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4-09-28.
[7]李大龙.构建中国自主的边疆学知识体系[N].中国民族报,2024-12-17.
[8]周平.中国的边疆及边疆治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
[9]徐黎丽,于洁茹.国家疆域: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基础[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
[10]李庚伦.中国陆地边疆:演变、界定及分类[J].广西社会科学,2019(5).
[11]赵永春,迟安然.最早的“中国”观念或产生于夏[J].历史评论,2021(5).
[12]李大龙,李元晖.“五个共同”是构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5(2).
[13]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8.
[14]葛剑雄.中国历代疆域的变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15](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6.
[16]刘宏煊.中国疆域史[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
[17]本书编写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民族出版社,2025.
[18]李大龙.从“天下”到“中国”:多民族国家疆域理论解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19]杨伯峻译注.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20.
[20]吴毓江校注.墨子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8.
[21](魏)王弼,楼宇烈校释.老子道德经注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2020.
[22]王延中.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历史观[J].历史研究,2022(3).
[23]朱碧波.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基本架构与知识生产[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5(2).
[24]方国瑜.方国瑜文集(第1辑)[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
[25]邱久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1992.
[26]《十三经注疏》整理委员会.十三经注疏:春秋公羊传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7](晋)常璩撰,刘琳校注.华阳国志校注(卷三)[M].成都:巴蜀书社,1984.
[28](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一九八)[M].北京:中华书局,1956.
[29](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九)[M].北京:中华书局,2004.
[30]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31]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珍藏版(第二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32]周智生,李庚伦.以“四个共同”为核心: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7).
[33](清)左宗棠.左宗棠全集·书信二[M].长沙:岳麓书社,2009.
①詹姆士·斯科特塑造了一个叫赞米亚的地方,这个区域包括从越南中部高地到印度东北,横跨五个东南亚国家(越南、柬埔寨、老挝、泰国和缅甸)以及中国的四个省份(云南、贵州、广西和部分四川)的所有海拔 300 米以上的区域。参见[美]詹姆士·斯科特著,王晓毅译:《逃避统治的艺术:东南亚高地的无政府主义历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6年版,第1页。
②西方学者对长城的认识,长期以来一直有误读,并形成了错误的观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兴起“新清史”,并延续了这些错误认知,把“内亚”与“中国”并列,认为长城以北并不属于“中国”,而“中国”仅是汉人居住的地方。参见王绍东:《驳“长城以北非中国”论》,《历史评论》,2024年第3期。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D633;K29
引用信息:
[1]李庚伦.“五个共同”与中国边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理论建构[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46(03):25-32+154.
基金信息:
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边疆治理重要论述研究”(项目号:22JZD003);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研究专项”项目“云南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五个共同’意涵与实践进路研究”(项目号:ZX2025YB09)的阶段性成果